油墨的密度{}密度是指20℃时,单位体积油墨的重量。用g/cm3表示。油墨的密度决定于油墨中应用的原料的种类及其比例,并受外界温度的影响。油墨的密度与印刷工艺有着一定的关系。油墨的密度关系到印刷过程中油墨的用量。在相同的印刷条件下,密度大的油墨用量大于密度小的油墨。 油墨的密度过大,主要是因为油墨中颜料的密度大所致。在印刷过程中,由于连结料无法带动密度过大的颜料颗粒一起转移,使颜料等固体颗粒堆积在墨辊、印版、或橡皮布表面,形成堵版现象。特别是在高速印刷或油墨稀度较大时,使用密度大的油墨更*出现这种现象。同时,密度大的油墨与密度小的油墨混合使用时,若二者差距过大,*产生墨色分层现象。密度小的油墨上浮,密度大的下沉,使油墨表面的颜色偏向于密度小的油墨,底部油墨的颜色则偏向于密度大的油墨。一般情况下,印刷油墨的密度在1g/cm3到2.25g/cm3之间。 油墨的主要成分如下:{}颜料是油墨中的固体成分,为油墨的显色物质,一般是不溶于水的色素。油墨颜色的饱和度、着色力、透明度等性能和颜料的性能有着密切的关系。 连结料是油墨的液体成份,颜料是载体。在印刷过程中,连结料携带着颜料的粒子,从印刷机的墨半经墨辊、印版、辗转至承印物上形成墨膜,固着、干燥并粘附在承印物上。墨膜的光泽、干燥性、机械强度等性能和连结料的性能有关。 油墨中添加的助剂,是为了改善油墨的印刷适性,如:粘度、粘着性、干燥性等。 油墨的印刷适性: 承印物、印刷油墨以及其它材料与印刷条件相匹配、适合于印刷作业的性能,叫做印刷适性。 油墨的印刷适性,指油墨与印刷条件相匹配,适合于印刷作业的性能。主要有粘度、着性、触变性、干燥性等。 油墨是一种有颜色的胶体分散体系,主要组成部分为有色物质(颜料)和连结料,其中有色物质起显色作用,靠与承印物的颜色不同形成对比,在承印物上显出图像来。连结料是一种具有一定粘度、粘性的流体,起到把粉末状的颜料等固体颗粒混合连结起来,并使相粘连的颜料较终能够附着在印品上。只有正确了解和认识油墨的性能,调配好油墨各组分的比例,才能达到油墨应有的印刷适性和使用性能,才能使印刷油墨与印版、印刷机、承印材料之间得以良好地配合,使印刷工艺顺利进行。{}油墨的性质不同标签,对印刷产品的影响也截然不同。油墨的各种性质对印刷产品的质量都将起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作用。所以,正确了解和认识油墨的性质,有助于印刷时避免工艺操作上的盲目性,同时通过采取针对性的工艺技术措施,根据产品的特点选择油墨或调配油墨胶印机,就可有效地防止印刷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质量故障,使印刷生产效率和产品的质量都得到较好的提高。 {}调配黑色的操作要领 调配油墨时,要根据原稿分析出的色相,测定宜采用哪几种油墨去调配合适。要调湖蓝色墨,凭目测加实践经验可确定应采用白墨与孔雀蓝混合调配而成。其中白墨是主色,孔雀蓝是辅色应略加。如要深些要微加品蓝。要调橄榄黄绿墨色,可确定是以白墨为主,加淡黄和孔雀蓝并略加桃红即可。只要主色确定好了,其他的颜色都是辅助色,应逐渐微量加入搅拌均匀。尔后,采用两块纸片(与印刷用纸相同的),其中一块纸面涂上一点所调的油墨,用另一块纸把它对刮至印刷的墨层厚度,即与原稿对比看是否合适。对照样稿时,要对纸面刮墨样油墨层相对薄与淡的部位,才能看得准确一些。 调墨时还要掌握一个原则,即尽量少用不同颜色的油墨,也就是说,能用2种墨调成的,就不要用3种油墨去调,以免降低油墨的光泽度。另一方面,刮样要比原色略浑一些,这样打印出的色样就能准一些。小样的墨色调准后,即可依据它的各自用墨比例,进行批量调墨,以确保调墨质量,提高工作效率。 {}色料在油墨中的作用 色料包括颜料和染料。印刷油墨中使用的有色材料通常都是颜料,也有用一些染料,它们都是颗粒较细的有色物质。颜料一般不溶于水,也不溶于连结料,在溶液*部分成悬浮状态,而染料在连结料中一般是可溶的。颜料对油墨的性能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,油墨的相对密度、透明度、耐热性、耐光性和对化学品的耐抗性等,都与颜料有关。颜料在油墨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,它的颜色决定着油墨的色相;它的用量大小决定着油墨的浓度;它的使用给油墨以一定的稠度等物理性能;它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下影响油墨的干燥性,氧化聚合干燥为主的油墨表现得尤为**。此外,油墨在各方面的耐久性也是由颜料决定的。所以,由于油墨品种、用途不同,颜料的配用也是有所差异的,这就要求印刷时应根据产品用途、工艺特点选用相适应的油墨,如用高速多色印刷机印包装产品应选用亮光、快固、耐磨特性的油墨,以确保印刷质量。